经典案例

您当前位置:首页>经典案例> 大漠明珠 生态旅游共塑和谐共生之美

大漠明珠 生态旅游共塑和谐共生之美

一、规划定位

(一)规划范围

度假区北至湿地保护区外围边界,东北以湿地保护区环湖路为界,西部以湖面为边界,南至红碱淖花海区域,规划范围为5.7平方公里。

(二)发展定位

依托度假区内生态、气候、文化等优势资源,围绕“湖滨休闲”主题,打造集生态观光、自然科普、打卡休闲、旅居度假、亲子娱乐、康体疗养、昭君文化体验、蒙古主题风情、陕北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沙漠湖滨旅游度假首选地,后期发展成为全国标杆性生态可持续休闲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


微信图片_20240711155759.png


二、发展历程

上世纪90年代,红碱淖逐步开发并开展旅游活动,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,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;

1995年,红碱淖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;

2010年4月,成立神木市红碱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,为神木文旅集团控股子公司公司,下设办公室、财务部、营销部、安全部、工程部等部门,主要负责红碱淖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运营管理;

2013年10月,红碱淖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;

2018年2月,红碱淖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;

2018年以来,为了积极应对大众旅游和休闲度假市场需求,积极培育业态,打造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,对度假区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商、养、学、闲、情、奇等要素进行了全面升级,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;

2021年10月,榆林市发布《榆林市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》,明确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,鼓励整体开发建设,全力推进神木市红碱淖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;

2022年开始,全面启动红碱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,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,成立了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落实了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,制定了《2023年红碱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方案》和考核督查细则,批准并实施《陕西省神木市红碱淖滨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》等规划文件。


微信图片_20240711155823.jpg


三、资源特征

红碱淖滨湖旅游度假区位于神木市西北部,距离神木市区70公里,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。红碱淖生态良好,风景优美,度假资源类型丰富、品质优良且风格独特。区域内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,湿地资源典型独特,度假区位于黄土地貌和沙漠地貌过渡带,区内沙丘与草场相间,湖水与山峦相映,塞外风光与蒙汉文化交融,各种资源集差异性与融合性为一体。自然生物资源方面,红碱淖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——遗鸥繁殖与栖息地,每年4-8月份,有占全球总量90%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;另外还有白天鹅、金雕、红脚隼、赤麻鸭、鸳鸯等50多种野生鸟类。天空湛蓝,湖水碧绿,大漠金黄,草原辽阔,牛羊成群、百鸟翔集,一起构成了红碱淖度假区独特的自然风光。

人文资源方面,红碱淖被称作“昭君的眼泪”,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在此传唱千古,新奇度高。度假区地处陕蒙交界,习俗独特,文化多元,在这里游客既可以体验蒙族习俗,也可以感受陕北文化,度假区定期邀请陕北民歌、剪纸传统艺人进行表演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度假区内传承推广。

整体来看,红碱淖主题资源类型丰富,主题产品品质较高,规模较大历史文化价值高,游客观赏休闲价值高,在榆林及陕西境内有一定的独特性。


微信图片_20240711155827.png